江苏信保 > 淮安 > 经营快讯 > 正文
淮安分公司创新“联合尽调”机制 精准施策显效助力代偿率压降
2025-11-04 09:00:00

面对集团创新业务在本地部分合作银行出现的代偿率偏高挑战,淮安分公司近期主动求变,精准发力,通过创新建立并实施“重点情形联合尽职调查机制”,显著强化了业务风险的前端识别与防控能力,有效扭转了过往对银行推荐项目依赖“免尽调”的被动局面,为压降代偿率、守住风险底线探索出卓有成效的新路径。

近年来,随着集团创新业务在淮安地区的深入推广,部分合作银行因其内部审查流程对“免尽调”模式的依赖,导致其推荐项目的潜在风险未能被充分识别和有效评估,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业务的整体代偿水平。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淮安分公司果断决策,以“联合尽职调查”为核心抓手,致力于重塑风险防控的前端机制。

在集团整体风险管理框架指导下,淮安分公司结合地域特点,精准划定了六类必须启动联合尽职调查的关键情形,实现了风险管控关口的显著前移:

严控大额新增,筑牢首道防线。明确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单笔500万元以上,及其他合作银行单笔300万元以上的新增业务,强制启动联合尽调,通过银担双方共同评估,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的重大风险。

盯紧体系内转入,防范“风险倒灌”。对于从体系内其他担保公司转入,或由集团本部直接承保后转入的项目,一律实施联合复评,重新审视项目现状与风险点,确保风险处于可控范围,防止风险不当传导。

深究银行“换手”,洞察真实动机。凡遇到企业贷款在不同银行间发生“换手”操作,而担保责任仍由我方承担的项目,必启动联合尽调,重点核查银行变更背后的真实原因,有效排除因企业自身资质恶化导致的转贷风险。

审慎承接银行转化业务,杜绝“风险接盘”。对合作银行拟将其原有的信用贷款或抵押贷款转化为由我集团担保的业务,坚持联合尽调前置,深入分析业务转移的深层次原因,审慎评估,避免成为银行潜在不良资产的承接方。

锁定高风险合作银行,实施“重点监管”。对历史代偿率超过2%的合作银行,将其推荐的所有新增项目自动纳入联合尽调范围,进行更为严格和全面的交叉验证与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遏制高风险源的持续输入。

响应风险预警信号,做到“即触发即响应”。一旦监测到在保企业出现财务状况显著恶化、涉及重大法律诉讼、发生多次逾期等预警信号,无论项目金额大小或客户新旧,立即启动应急联合尽调机制,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查勘,共同商议风险缓释对策,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

自该“联合尽调”机制投入试行以来,淮安分公司已对多个符合上述情形的项目启动了联合调查程序。通过这一机制的严格过滤,已成功否决或促使多个高风险项目进行了优化调整,显著提升了项目风险筛查的精准度。此举预计将对有效压降淮安地区创新业务的整体代偿率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

展望未来,淮安分公司将持续优化和完善“重点情形联合尽职调查机制”,将其作为淮安地区特色风控举措深入推行,不断夯实风险管理根基,为集团创新业务的健康、稳健、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